宰辅家的娇夫人(嘉靖帝为什么要杀夏言)

1. 宰辅家的娇夫人,嘉靖帝为什么要杀夏言?

1521年4月,在明朝历史上极具争议的武宗皇帝朱厚照突然驾崩,霍霍了一辈子竟然无一子嗣留存。为了延续朱明王朝,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太后张氏商议,决定拥立明武宗的亲叔叔朱祐杬之子朱厚熜为新帝。随后,内阁以明武宗遗诏的形式公布:

皇考孝康敬皇帝亲弟兴献王次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即日遣官迎来京嗣皇帝位。

就这样,原本的安乐王爷朱厚熜就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继任之君,史称为嘉靖皇帝。

由于是以“小宗继大宗”的形式登基,所以朱厚熜必须首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管谁叫爹”。究竟是继续称呼兴献王朱祐杬为爹?还是改称明孝宗朱佑樘为爹?围绕这个问题,嘉靖皇帝和满朝文武掀起了持续久远的“大礼议之争”。

在“大礼议之争”期间,尽管嘉靖接连撤换了杨廷和、蒋冕和毛纪三任首辅,但丝毫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当时,明朝官员的气节很足,颇有前仆后继慷慨赴死的意味。

已经骑虎难下的嘉靖皇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采取了大范围的集中廷杖,当场就打死了十七人,打伤了一百多人,史称“左顺门事件”。借此,嘉靖终于取得了“大礼议之争”的惨胜,也彻底巩固了自己的帝位。

从此以后,嘉靖犹如“华山论剑”的胜者,在证明自己的实力后开始退隐,逐渐懈怠政务,转而沉溺于道教的长生不老之术。甚至于,他还自诩为是仙人降世,经常身披道袍在乾清宫内设坛祈祷和炼丹修行。

当时的内阁首辅李时虽然没有太大功绩,但却非常小心谨慎,从来不敢滥权,在内阁中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发挥了充分的“民主”。对此,嘉靖帝非常欣慰,认为李时没有谋权乱政的企图,故而对他更加信任。据《明史·李时传》记载:

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以故帝爱其恭顺。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被嘉靖帝充分信任的首辅李时却在任上病逝了,夏言就成为了继任首辅。本文属于“文史不假”个人原创,仅在“头条号” 和“百家号”这两个平台发表,其余平台皆为剽窃行为!

夏言(1482年7月——1548年11月),字公谨,号桂州,江西广信府贵溪(今江西省贵溪)人。明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明朝历史上最悲壮的内阁首辅,没有质疑,没有之一。

自从靖难之役以来,明朝的文风日渐兴盛,甚至还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所以,考取进士是就成为了入仕为官的入场券,像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等名臣,都是二十几岁就考取了进士的身份,开始在翰林院排队等候叫号的。相比之下,夏言显得有些晚了,他在三十五岁才考取了进士,获得了排队的资格。

通常情况下,进士会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开始在此排队等候空缺出现,等候被提拔重用。但是,夏言却被编入了行人司,专门负责在各个府衙和部门之间跑腿,比如传递公文、寄送信函等,类似于如今的机要秘书。

对于这种跑腿和打杂的活儿,夏言并不愿意干,毕竟自己也是寒窗苦读的进士,从事这种体力劳动实在有辱斯文。不过,机敏的他很快发现,这个工作其实颇有前途,因为不仅可以接触到各部高官,甚至还能接触到内阁重臣。

于是,夏言迅速转变了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跑腿儿”的事业中。他不仅聪明伶俐,办事稳重,而且还文笔出众,尤其擅长公文写作,终于在行人司混出了头,被提拔为一名言官。

明世宗在登基之初,得益于杨廷和、梁储、蒋冕和毛纪等内阁大臣的协力辅佐,很快就扭转了明武宗的弊政,国家呈现出复苏之势。据《明史》记载:

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称治。

年轻的嘉靖皇帝非常欣慰,认为自己就是命中注定的真龙天子。而且,他还准备大力嘉奖这帮拥立自己又勤勉辅佐的老臣们,比如杨廷和、毛纪等人。据《明史》记载:

世宗议定策功,加伯爵,固辞。

啥意思?就是说朱皇帝降旨要为这些老臣加官进爵,可是他们却坚辞不受,表示这完全就是臣子的本职工作。感动之余,嘉靖也暂时放弃了奖赏他们的计划。

不过,这种君臣和睦互尊互敬的幸福时光并不长久,双方积蓄的矛盾并未开始发作。终于,随着首辅杨廷和指使礼部尚书毛澄率先上疏,请求嘉靖帝追尊自己的伯父明孝宗为“皇考”,“大礼议之争”由此鸣锣开场了。

身为言官,夏言自然要上疏论礼支持内阁,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时,首辅杨廷和如日中天,官员们纷纷上疏附议,请求嘉靖皇帝“管伯父叫爹”。

随着杨廷和、蒋冕两任首辅相继被罢黜,毛纪成为了新的内阁首辅。在他的手中,“大礼议之争”达到了最高峰,数百位朝臣开始轮流跪谏,引起了嘉靖帝的强烈反应,决定采取决绝的手段。

一场“左顺门事件”,明朝文官的脊梁被彻底打折,嘉靖也勉强取得了“大礼议之争”的惨胜。从此以后,双方进入了相对平和期,谁也没有再出幺蛾子。

夏言继续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上疏劝谏嘉靖要勤政爱民,要励精图治,要中兴大明……。据《明史·夏言传》记载:

疏言:“正德以来,壅蔽已极。今陛下维新庶政,请日视朝后,御文华殿阅章疏,召阁臣面决。或事关大利害,则下廷臣集议。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绝雍蔽矫诈之弊。”帝纳之。

那时的嘉靖皇帝,也试图像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一样成为圣明之君。因此,他对于夏言的观点非常认同,也记住了这个敢于直言规劝的言官,升任他担任了兵部给事中。

“给事中”的级别不高,但却拥有监察上级之权,必定是皇帝信任之人才可以担任,属于“位卑权重”的官职。之后,夏言又调入了吏部工作,仍然担任给事中一职。

在“大礼议之争”取胜后,嘉靖的自信心开始爆棚,认为太多的礼制都存在问题。比如,延续千年的祭祀都是将天和地合并进行,他却认为应该将祭天和祭地分别进行。

对于这种关系重大的事件,内阁自然不敢专断,主张由全体朝臣进行公议。结果,绝大部分朝臣都坚持遵循祖制,反对将天与地各自分祭。

在这件事上,夏言倾向于支持嘉靖皇帝。他不仅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将祭天和祭地分开进行,还创造性地提请嘉靖帝在春天时亲耕于京城南,提请皇后在秋天时亲蚕于京城北。据《明史》记载:

言上疏请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帝以南北郊之说,与分建二郊合,令孚敬谕旨,言乃请分祀天地。

这一次高光表现,夏言越来越受到了嘉靖的宠信,但也越来越受到了内阁首辅张璁的警觉。仗着自己的身份,张璁开始有意打压夏言,处处对他使绊。眼见情势有变,夏言也开始反击,上疏弹劾首辅张璁专权乱政。

深谙制衡之道的嘉靖,特别喜欢朝臣之间相互攻讦,自己就可以居中进行处置。因此,在面对张璁和夏言的“互殴”时,他既不表态支持一方,也不表态反对一方,反正张璁还做首辅,夏言还做少詹事。

等到张璁离开内阁后,夏言终于被嘉靖任命为礼部左侍郎,后又成为了礼部尚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夏言就从一名四品官升为正二品的尚书,这种升迁速度在明朝官场是十分罕见的。究其原因才发现,原来是因为青词。

由于嘉靖帝沉迷道教,所以痴迷上了青词。所谓“青词”,又被称为“绿章”,通常是把词藻华丽的骈俪体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在举行斋醮时虔诚敬献(焚烧)给上天阅览的一种祝祷文和祈福文。这种东西非常有意思,基本就是嘉靖帝和上天进行“灵魂沟通”的工具。

因为嘉靖痴迷于此,所以撰写青词就成了当时官场进阶的不二捷径。不过,由于嘉靖自视甚高,不是所有人的青词都可以写到他的心坎里,太浅显会显得你没有水平,太深奥会显得你捉摸不透。

而夏言,似乎天生就是为写青词而生的,他的青词每次都得到嘉靖的赞许。受此影响,他才会连连晋升,谁都认为夏言入阁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在皇子朱载垕出生后,嘉靖帝非常高兴,认为这是青词之功才感动了上天。于是,他先后晋升夏言为太子太保和少傅兼太子太傅,终于准许他入阁参预机务,成为了内阁大臣。

李时病死在首辅的任上,夏言不出意外的成为了新的内阁首辅。不久,他再次凭借青词立功,被晋升为少师、光禄大夫和上柱国。通常,这些赏赐只有在重臣过世后才会追封,而夏言在就任首辅的第二年就全部得到了。

不可否认,夏言在晋升途中也使用过阳谋和阴谋,但获取权力后却是为了治国理政,为了江山社稷。因此,他在担任首辅后,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加,自然减少了专研青词的时间,甚至引起了嘉靖的猜忌。

在阴谋家严嵩的挑唆下,嘉靖开始认为夏言之前对青词的挚爱都是装出来的,逐渐萌生了不满情绪。借故,竟然下旨剥夺了他的少师之位,算是一次小小的警告吧。

严嵩和夏言都是江西人,虽然他比夏言还要年长两岁,但因为出道较晚,始终跟在“小老表”夏言的身后。对于夏言的提携,严嵩不但不领情,反而总想扳倒这个“小老表”,自己能够取而代之。

严嵩和夏言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使用权术是为了谋私,而对方使用权术是为了谋公。因为显而易见的差异,两人开始渐行渐远,只剩下了表面的“客客气气”。

1547年,深受嘉靖宠信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出事了,因为贪污受贿而被夏言掌握了证据。向来眼高于顶的陆炳只得求饶,甚至还痛哭流涕地下跪起誓才勉强得到了原谅。

从此以后,陆炳开始仇视起夏言,意欲除之而后快。很快,他和严嵩结成了“倒夏同盟”,而夏言却对此浑然不知,继续操劳着军政事务。

河套地区是指黄河流域的“几”字形弯区域,基本涵盖了宁夏、陕西、内蒙和山西的部分地区,是一片极其难得的肥沃土壤,民间素来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谚语。

明朝初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北伐元廷后占领了元大都(北京),蒙元的残余势力只得向北逃窜。通过数次交战,河套地区逐渐被明朝完全掌控,成为了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在靖难之役后,中原一带由于兵荒马乱而导致了人口锐减,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明成祖朱棣只得下令,从山西、陕西等地区迁出人口去补充中原地区,使得河套地区出现了人口锐减。

受此影响,蒙古人趁机进行蚕食,再次侵占了河套地区的大片土地。

作为陕西总督,曾铣历来就主张朝廷出兵收复河套地区,还得到了首辅夏言的支持。本来,这“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应该得到大力嘉奖才对。不过,曾铣却与夏言的岳父私交甚好,而他收复河套地区的主张得到夏言的支持就成为了严嵩和陆炳的突破口。

嘉靖听信了严嵩和陆炳的谏言,对于收复河套地区表现得并不积极,甚至还将夏言罢黜首辅之职。直到此时,嘉靖并没有处死夏言的打算,但严嵩和陆炳显然不能允许,他们联合诬陷曾铣战败不报并且贪墨军饷。最后,还别有用心增加了一条罪状——“勾结内阁”。

于是,曾铣和夏言都被嘉靖下旨处斩。对此,刑部尚书喻茂坚、左都御史屠侨等人均认为夏言毕竟曾是首辅,应该按照“议贵”的原则从轻处罚。不料,嘉靖帝却勃然大怒:

夺茂坚等俸。

1548年11月1日,67岁的夏言在京城西市被处斩。行刑前,他没有坐囚车,而是被羞辱性地捆住双手、双脚搭在一根木棍上,像抬猪一样被押赴刑场,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被处死的内阁首辅。据《明史演义》记载:

复套之议,曾铣创之于先,夏言赞之于后,固筹边之胜算也。世宗初从铣议,后入嵩言,杀道济而自坏长城,死得臣而遂亡晋毒,一误再误,何其昏愦若此?

1567年,也就是隆庆元年,新即位的明穆宗才对夏言的冤案进行了平反昭雪,下旨恢复他的所有官职待遇并赐祭葬,追谥号“文愍”。据《明史》记载:

言所奏定典礼,亦多可采。而志骄气溢,卒为嵩所挤。究观诸人立身本末与所言是非,固两不相掩云。

现如今,夏言的墓位于江西上饶市信州区秦峰镇五石村的莲花山,虽然经过了历史沧桑和盗掘破坏,但依然还可借此凭吊,并且慨叹其一生跌宕起伏的际遇和遗憾。@文史不假

宰辅家的娇夫人(嘉靖帝为什么要杀夏言)

2. 关于久绍的诗?

绍定壬辰闰九月,已酉之夜彗星出。

清台奏御,正衙避席。

太官减膳羞,瞽宗彻音乐。

鸡竿肆眚出囚系,龙扆责躬求谠直。

精诚彻九垓,德音走重译。

圜桥冠带虀盐生,筦窥熿熿对以臆。

臣闻泰素朕形,玄黄辨色。

左旋右转,一阖一闢。

来伸往屈四时行,除旧布新寒暑易。

恢恢天网疏,统理废厥职。

东方岁星木主仁,不扫暴刻尚搥剥。

南方荧惑火主礼,不扫骄蹇习凌弱。

西方太白金主义,不扫寇盗生乱略。

北方辰星水主智,不扫蒙蔽长谗慝。

中央填星土主信,不扫诈欺滋奸猾。

皇穹遴选纲纪星,出持彗帚扫环域。

日华机上有九彗,作上作下空如笔。

归邪向上有两彗,出出不行见则灭。

天狗短彗在尾傍,火光炎炎空烜赫。

天搀类彗云如斗,蚩尤类彗箕后曲。

六贼如彗在西方,咸汉带彗居正北。

驱策举莫前,彗乃排胶轕。

不指房心明堂位,不临箕尾后妃宅。

不抵参昴咏衾裯,不向牛女逐淫佚。

不访狱廪至娄胃,不询盖营业员到危室,

不求社庙上井鬼,不好文章游奎壁。

不穷天根越亢氐,不咨弋猎来柳毕。

不从玄枵问虚耗,不由张素丐觞客。

不自觜觽访葆旅,不入柳仓觅厨食。

不呼七星问急事,不召南斗共斟酌。

天王帝廷为大角,两帝三得如鼎足。

斗柄指所,以建时节,

曰摄提格。洒扫庭内万化基,

芜秽不治孰观法。轸驱风车为宰辅,

负衡失平在修饰。翼鼓羽翮主变夷,

飞翰不劲必振刷。秃帚一加,

内清外肃。四海九州,

罔不臣妾。帝府中居斡枢机,

万年千载不停息。

3. 是什么意思?

“豪不过三,富不过六,穷不过九”,这句俗语的意思并不是很难懂,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俗语有没有道理?

一、豪不过三

这里讲的“豪”指的并不是豪爽大气的意思。主要说的是“豪门”,就是指比较有钱的人,也有的说是"土豪",家里有矿,拆迁补偿发富的一类人。不管怎样"豪"表示这一家是有一定地位,有一定权力,有一定财富的人家,过去应该是豪门望族。

所谓事不过三,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波浪式的,或者说总是有一个自身的规律,都是从发生、发展、高潮、下落、灭亡的过程。豪门势力越大,就容易骄傲,放任自己,放松自我约束。这样当上升到一个高潮后,就要慢慢地走下坡路。

对于豪门家族来说,也了逃不过这个规律,三代之后,也可能更快,就开始衰退了。家族前辈积下的财富,使后代自然成了富二代、富三代,这种不用奋斗就得来的财富,使他们过上了安逸的生活,最后只能是坐吃山空,财富耗尽。

二、富不过六

富在这里指的就是富裕的家庭,可以说是富甲一方,在过去就是大地主,大土豪,大资本家。他们拥有的财富,可以说富可敌国,家财万贯。就是这样的家族也有可能说败就败了。

"富不过六",虽然字面是指六代传人。但只是一种形容和比喻,不一定正好是六代。你看,就是这么富有的家庭,如果子孙后代不懂得生财之道,不知道奋斗,只知道享受,那么就早晚有一天也可能不出六代早就衰败下去的。

所以,在学习这句话的同时,也给世人提了个醒,成功了,富裕了,决不能骄傲放纵,时刻要居安思危。子孙后代更应该勤勉刻苦,在父辈打下江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才有可能保持家族的财富,否则,将很快走向衰落。

三、穷不过九

“穷不过九”说的是,如果一个家庭,一直贫困,一代代还是贫困,那么到第九代就会咸鱼翻身,变的富裕了。当然,这个九也只是一种比喻,意思是,你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要创造出巨额财富,就会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这还要求你家每一代都要刻苦努力,奋斗不息才行。

这样,在财富的慢慢积累过程中,到第九代时,也可能少一代,也可能多一代,就会有所改变。这说的是在过去,那个时代想要致富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而有的人可能快一点,因为他和你的起跑不在一条线上。

现在好了,时代给了你机会,只要你努力,不管什么时候,找准机会,抢占先机,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头脑,你可能会一鸣惊人,很快富裕起来,根本不用什么九代!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就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拼搏奋斗得来了巨大财富,让人羡慕不已。

图片来自网络

4. 升迁诗句?

1.《念奴娇(刘左史光祖夫人生日)》

朝代:宋代|作者:魏了翁

刘郎初度随春到,尚记彩衣春立。

又上夫人千岁寿,相望不争旬日。

琴瑟仪刑,山河态度,长是春风识。

都将和气,蒸成满院红白。

我被五斗红陈,三升官酒,驱到_城北。

解后相逢同一笑,此会几年难觅。

宝蜡烧春,花光缟夜,未放觥筹急。

天然真乐,傥来知是疣物。

2.《土兵行》

朝代:明代|作者:李梦阳

豫章城楼饥啄乌,黄狐跳踉追赤狐。

北风北来江怒涌,土兵攫人人叫呼。

城外之民徙城内,尘埃不见章江途。

花裙蛮奴逐妇女,白夺钗环换酒沽。

父老向前语蛮奴:“慎勿横行王法诛。

华林桃源诸贼徒,金帛子女山不如。

汝能破之惟汝欲,犒赏有酒牛羊猪,大者升官佩绶趋。

”蛮奴怒言:“万里入尔都,尔生我生屠我屠!

”劲弓毒矢莫敢何,意气似欲无彭湖。

彭湖翩翩飘白旟,轻舸蔽水陆走车。

黄云掩地春草死,烈火谁分瓦与珠。

寒崖日月岂尽照,大邦鬼魅难久居。

天下有道四夷守,此辈可使亦可虞。

何况土官妻妾俱,美酒大肉吹笙竽。

3.《诫儿侄八百字》

朝代:宋代|作者:范质

去上初释褐,一命列蓬丘。

青袍春草色,白紵弃如仇。

适会龙飞庆,王泽天下流。

尔得六品阶,无乃太为优。

凡登进士第,四选升校雠。

历官十五考,叙阶与乐俦。

如何志未满,意欲凌云游。

若言品位卑,寄书来我求。

省之再三叹,不觉泪盈眸。

吾家本寒素,门地寡公侯。

先子有令德,乐道尚优游。

生逢世多僻,委顺信沈浮。

仁宦不喜达,吏隐同庄周。

积善有馀庆,清白为贻谋。

伊余奉家训,孜孜务进修。

夙夜事勤肃,言行思悔尤。

出门择交友,防慎畏薰莸。

省躬常惧玷,恐掇庭闱羞。

童年志於学,不惰为箕裘。

二十中甲科,赪尾化为虬。

三十入翰苑,步武向瀛洲。

四十登宰辅,貂冠侍冕旒。

备位行一纪,将何助帝酞。

即非救旱雨,岂是济川舟。

天子未遐弃,日益素餐忧。

黄河润千里,草木皆浸渍。

吾宗凡九人,继踵升官次。

门内无百丁,森森朱绿紫。

鵷行洎内职,亚尹州从事。

府掾监省官,高低皆清美。

悉由侥幸升,不因资考至。

朝迁悬爵秩,命之曰公器。

不蚕复不穑,未尝勤四体。

虽然一家荣,岂塞众人议。

颙颙十目窥,龊龊千人指。

借问尔与吾,如何不自愧。

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弟。

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

战战复兢兢,造次必於是。

戎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

尝闻诸格言,学而优则仕。

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

戒尔远了耻辱,恭则近乎礼。

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后己。

相鼠与茅鸱,宜鉴诗人刺。

戒尔勿旷放,旷放非端士。

周孔垂名教,齐梁尚清议。

南朝称八达,千载秽青史。

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

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

古今倾败者,历历皆可记。

戎尔勿多言,多言者众忌。

苟不慎枢机,灭危从此始。

是非毁誉间,适足为身累。

举世重交游,凝结金兰契。

忿怨容易生,风波当时起。

所以君子心,汪汪淡如水。

举世好承奉,昂昂增意气。

不知承奉者,以尔为玩戏。

所以古人疾,蘧蒢与戚施。

举世重任侠,俗呼为气义。

为人赴急难,往往陷刑死。

所以马援书,殷勤戒诸子。

举世贱清素,奉身好华侈,肥马衣轻裘,扬扬过闾里。

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

我本羇旅臣,遭逢尧舜理。

位重才不充,戚戚怀忧畏。

深渊与薄冰,蹈之唯恐坠。

尔曹当悯我,勿使增罪戾。

闭门敛踪迹,缩首避名势。

名势不久居,华竟何足恃。

物盛必有衰,有隆还有替。

速成不坚牢,亟走多颠踬。

灼灼园中花,早发还先萎。

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

赋命有疾徐,青云难力致。

寄语谢诸郎,躁进徒为耳。

4.《念奴娇(刘左史光祖夫人生日)》

朝代:宋代|作者:魏了翁

刘郎初度随春到,尚记彩衣春立。

又上夫人千岁寿,相望不争旬日。

琴瑟仪刑,山河态度,长是春风识。

都将和气,蒸成满院红白。

我被五斗红陈,三升官酒,驱到_城北。

解后相逢同一笑,此会几年难觅。

宝蜡烧春,花光缟夜,未放觥筹急。

天然真乐,傥来知是疣物。

5. 明朝嘉靖年徐阁老是谁?

有的,是嘉靖晚期阁老徐阶。

明、清称内阁大学士为阁老。阁老是明清之际时人对入阁官员的一种通俗又不失尊敬的称呼。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集大权于皇帝一身;又设内阁,实际上只是供皇帝咨询、起草诏命的秘书机构,并无决策之权。

后明宣宗早逝,英宗即位时年幼,于是由内阁大臣“三杨”与太皇太后共同执政,此时内阁职权相应扩大。

明武宗死后无嗣,帝位由从弟继承(☆即明世宗嘉靖☆),朝起“大礼议”之争,此时内阁之权几与帝权相衡,而阁臣则成为有实无名的宰辅。

神宗时,张居正职权之隆,为有明一代之最。

阁臣例设多人(一般三四人)但有“首辅”、“次辅”称谓之分,权力也相应不同。

万历早期,张居正为首辅,权倾天下,其地位实际上已相当于唐宋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同为阁臣的其他官员,虽然也被称为阁老,但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

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万历十一年,徐阶病卒,赠太师,谥号文贞。徐阶著有《世经堂集》、《少湖文集》等。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阶继任首辅之后,大力革除严嵩弊政,十分注重选拔,他先后举荐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他十分爱惜人才,大力营救因上疏指责皇帝过失而被定死罪的户部主事海瑞。他还十分勤政,凡是皇上交给的任务,即使一夜不睡,也要准时完成,因此他更得嘉靖的赏识。同时,他还经常劝说皇帝停止动辄捕杀边镇大臣的做法,缇骑因此省减,诏狱渐少。后来因为指挥明军抵挡蒙古骑兵南下有功,升为建极殿大学士。

嘉靖帝朱厚熜死后,徐阶起草遗诏,将大礼议中因反对嘉靖帝而获罪的大臣全部平反,存者招用,死者优恤。诏书颁布的那天,许多大臣感激涕零。徐阶执政期间,还减轻百姓负担,清理盐税。景王死后,他上奏将景王霸占的陂田数万顷给了百姓,使老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还废除朝中的许多浪费项目,尤其是皇帝信奉道教的开支。他的做法,得到朝中上下的拥护,人们称他为“名相”。

徐阶退休回家后,自己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家人。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所以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有人因此把他称为“权奸”。

万历十一年,八十一岁的徐阶逝世,皇帝赠予“太师”荣誉头衔,赏赐谥号“文贞”。钱谦益对这位徐文贞公是颇为赞许的:“负物望,膺主眷,当分宜(严嵩)骄汰之日,以精敏自持,阳柔附分宜,而阴倾之。分宜败后,尽反其秕政,卒为名相。”而目光犀利、言辞直率的海瑞的评价颇值得玩味:他一方面肯定徐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另一方面批评他“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一方面肯定他为官清正廉洁,“不招权,不纳贿”,另一方面指责他“容悦顺从”,只能算作一位“甘草阁老”。“名相”与“甘草阁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6. 安禄山为何敢在大唐盛世起兵造反?

今天,我们不谈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仅就军事而言,安禄山的造反方略经过了精确地计算,不但敢造反,而且极有可能倾覆大唐。

数学,不能体现真实的实力对比

仅就兵力而言,安禄山的北方三镇有兵马十八万,大唐全国(含安禄山)的兵力为五十七万人,安禄山的兵力占大唐的32%,双方兵力对比接近1:2。

这个只是纸面兵力。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首先,大唐承平日久,内地军战斗力薄弱,即使不能忽略不计,但却是战力确实有限。

其次,大唐疆域辽阔,许多边军在战争前期几乎无法参战。比如说:安西军、北庭军。

因此,安禄山最需要忌惮的,是河西军七万三;朔方军六万七;陇右军七万五。稍微需要考量的,是剑南军三万(经过讨伐南诏,损耗惨重)、岭南军一万五。

对安禄山来说,还有一些隐藏的利好:他的族兄安思顺,曾经担任河西节度使,当时正担任朔方节度使,长期与哥舒翰、杨国忠不和。而其他实力派节度,多是胡人,有策反的可能。

一起步就能和政府军实力相当,纵观历代造反者,这个起点已经很高了!

时机选择好了,阻力更小

一方面,安禄山选择的时机,正是大唐各路边军脑壳疼的时候!

当时,大唐与回纥、吐蕃、南诏正同时开战!

河西、陇右正在与吐蕃作战;朔方正在与回纥作战;各处压力都不小。如果不能与回纥约和,难以抽调多少兵力回援;而剑南在遭受讨伐南诏的重大损失后,正在勉强与吐蕃、南诏两大强敌周旋,还在等着朝廷给援助。

而岭南、安西、北庭,暂时可以忽略,一则本身战斗任务重,二则路途太远,等到他们参战时,战局可能已经大定。

另一方面,杨国忠上台后,所作所为,已经激起了天下不满。安禄山、哥舒翰、王思礼、陈玄礼,多少军人想要杀掉他?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此时很有号召力(事实上,叛军起兵后,“响应”的地方官、守将不少)!

安禄山的策划,迅猛、致命!

对于安禄山起兵后的方略,当时叛军阵营曾经有过几套方案。

1、悄悄袭击洛阳,神不知鬼不觉地控制洛阳。

谋士高邈的建议:声称给朝廷献马,借机控制洛阳。控制后不杀洛阳留守,“则天下当未有知者”,我控制了洛阳,但天下人却都还不知道!

这样,叛军不但可以兵不血刃控制东都洛阳,还能策划直接由洛阳发动袭击,这样的突然袭击下,潼关等地是来不及设防的,长安几乎可以迅速拿下!

可惜。大唐在洛阳的官员也并非都是傻子,这个阴谋被河南尹识破,无法实施。

2、四面进取,动摇天下。

这个是何千年的建议。他主张一支取道内蒙古、宁夏灵武,包抄长安后路;一支取山西,从山西如蒲关,动摇关中;安禄山引军取道河阳进取洛阳;另外再分兵攻略山东,动摇大唐的经济命脉——江淮。

这招不能说不好,后来的安史之乱中,灵武、太原、河阳,都是让叛军头疼不已的几个点。叛军未能即使攻取,有些遗憾。

只是,这个方案中,兵力过于分散,安禄山没有采纳。

3、安禄山的方案:雷霆万钧,招招致命

(1)、集中兵力,进取中原。中原承平日久,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击安禄山叛军,安禄山集中十几万大军,雷霆万钧,迅速攻取陈留、洛阳,是很有把握的;

(2)、一面进取关中,一面袭击江汉和江淮,彻底切断大唐持久作战的经济命脉!

后来,唐玄宗强令哥舒翰出击,南阳、襄阳等地的遭受的严重威胁,是一个被后人忽略的重要原因!

因为,在叛军控制洛阳、陈留后,大渡河已经不能被大唐使用,关中补给只能依赖汉水,如南阳、襄阳丢失,则关中唐军不能持久!

(3)确保后方。高秀岩驻大同,颜杲清驻常山,确保补给,并重点防备太原唐军!

在这套方案下,安禄山的成就非常明显!从范阳起兵,到攻取洛阳,只用了33天!

无名小卒和不知兵的文人,破坏了安禄山的计划,支撑起了大唐的危局

安禄山造反,算是幸运的。

他预计中的最强对手哥舒翰,和河西、陇右精锐,居然在大唐君臣一顿神操作下,被秒杀了!叛军直下长安!

唐玄宗、杨国忠,可能比他预计的还昏庸!

可是,安禄山想不到的是,他的精心部署,被一群他预料之外的人打破了!

在安禄山的进军方略中,他能集中主力大单突进,要两个前提:

(1)、稳固的后方;能源源不断提供补给;

(2)、死死抓住大唐的命门。他们完全有把握拿下江淮,彻底破坏大唐朝廷的战争千里!

可是,两处都被安禄山预料不到,甚至根本没想到的人破坏了!

(1)、首先,是他留守在后方的两个书生:常山太守颜杲清、平原太守颜真卿。

他们在河北起兵讨安禄山,河北十七郡响应!仅仅只有六郡依然归附叛军!而且,范阳节度使也已被说服,即将归顺朝廷!安禄山的老巢几乎被断,北方的补给通道完全中断!

当时,唐军刚在洛阳大败,尚在潼关未稳,安禄山正亲自率军直取潼关,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回到洛阳,重新组织!

这次反正尽管很快就被镇压,但在这段时间,朔方军趁机出井径入援,李光弼收复常山,在郭子仪到达后,进入河北战场的唐军达到了十几万!

安禄山几乎要栽在这两个“书生”手里!

(2)、张巡。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原本是真源令,但他却守住了大唐的命脉。

安禄山分军破坏江淮,这招对大唐是致命的。而这招或许看起来是不难的:大唐在这个方向几乎没有足以抵抗叛军的力量!

可是,张巡,这个小县令,却挺身而出。先是在雍丘与令狐潮、李怀仙部四万叛军激战六十余日,大小三百次战!阻止了叛军向东、南的发展,守住了大唐的经济命脉!

即使在潼关之败后,张巡依然死守睢阳,坚持战斗,多次挫败叛军。

张巡坚守雍丘、睢阳共二十一个月,一直坚持到唐军收复两京,转入战略反攻。可以说,若非他的坚持,大唐岌岌可危!

安禄山是个厉害的角色,他对大唐的军事部署、政治事务、无不洞若观火;他对唐玄宗、太子、杨国忠、哥舒翰这些“上的了台面”的人物,无不了如指掌。因此,他敢于起兵,而且,在起兵之处,雷霆万钧,气势如虹!

可是,大唐俊杰岂只在朝堂之上?

颜杲卿、颜真卿,这些“素不知兵”的文人,张巡、许远,这些“无名小卒”他们在动乱中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脊梁,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时局!

安禄山起兵后,声势震天之时,多少大唐官员、将领纷纷投靠,却只有这些“不知兵”、“芝麻小官”挺身而出!

朋友,也许,人生最稀缺的,也许不是机遇,而是勇气!

与君共勉!

7. 为何蜀汉人才凋零的这么厉害?

廖化出身荆州沔南(今湖北洪湖)的豪门世族,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廖化是关羽的主薄,相当于秘书长,而且是文官。

因为关羽的败亡,导致蜀汉的荆州三郡全部归属东吴,廖化为了生存,只得暂时投降东吴,之所以说暂时,就是因为廖化在得到机会后,通过装死骗过了东吴,带着自已的母亲上演了一出”千里携母归蜀汉“的故事。

没错,廖化是投降了东吴,可那是为了保全性命而做出的迫不得已的行为,两汉以“孝”治国,就连推荐人才也有“孝廉”这个职位,无不说明“孝”在两汉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廖化其人,至少在道德上称得上“忠孝”两全,带着母亲逃离是“孝”,回归蜀汉是“忠”。

之后,刘备在秭归遇到了一路向西投奔蜀汉的廖化母子,对于这样一个忠孝两全的人物,刘备不仅相当高兴,而且相当感动,因此刘备直接提拔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廖化从主薄的职位一下子提拔到太守的职位,相当于今天从市长秘书一下子提拔为市长,这提拔速度简直是连升三级,当然了,这样的提拔与才能无关,而与道德有关。

刘备在夷陵大败后,廖化也随同刘备退回蜀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开府治事,廖化被任命为丞相参军,历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廖化的升任一方面是因为自已的道德水平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先帝刘备已经提拔过廖化,千万不要拿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当时的做官标准,在两汉时期,有才能的人可以举荐为“茂才”,有道德的人可以举荐为“孝廉”,无论是“茂才”还是“孝廉”都是进入仕途做官的前提。

当然了,如果廖化仅仅只有道德,也不能够在蜀汉身居高位,廖化在诸葛亮主政期间,才能开始显现,并且蒋琬曾经推荐廖化为“茂才”,这可是才能的体现,而廖化才能的最大体现,则是在诸葛亮去世四年之后的一次战争中。

公元238年,也许是廖化首次领兵作战,进攻魏国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同时魏国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兵分两路夹击廖化军,廖化不难成功的化解了魏国的攻势,而且在交战中击败游奕,射杀王赟,这可能是廖化一生中最辉煌的军事战绩了,实现廖化由文官向武将的完美转化。

之后廖化多次随姜维北伐,但并无建树,并且廖化一直反对姜维的北伐政策,认为劳民伤财。

公元259年,蜀汉灭亡的四年前,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与左车骑将军张翼并列成为蜀汉自姜维之下的两大车骑将军,而这时的廖化已经年近七十岁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官职的不断升迁,身居高位,确实说明了蜀汉的人才断档,年近七十岁的人,还在担任蜀军的重要武将职责,而年轻一代却后续无人。

蜀汉人才断档,年轻一代后续无人,只能是廖化这样七十多岁的老人身居高位。

这句话当然是说蜀汉人才凋零,无人可用。实际上廖化的能力非常不错。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肯定很多人都听说过。不过对于廖化的认识,估计大部分人都只是从《三国演义》上得来的印象,认为他不过是个三流武将,并没有什么太出彩的表演。但是在正史上,廖化的记载虽然不多,但是他的能力还是非常出色的,甚至还击败过名将郭淮。

千里走单骑

廖化是襄阳人,原本是关羽的主簿,只是一个低级官员而已。吕蒙袭取荆州,关羽兵败身亡以后,廖化只能暂时依附在东吴属下,这一待就是一年多。不过廖化对刘备很忠心,因此他想了一个办法逃离荆州,就是诈死。

廖化的表演很成功,他诈死以后大家都信以为真。于是趁着没人再注意自己的时候,廖化带上自己的母亲日夜兼程逃往益州。结果廖化到秭归时,恰逢刘备伐吴。刘备对于荆州旧部主动来投非常高兴,认为廖化忠心耿耿,而且智勇双全,于是任命他为宜都太守。

廖化借此实现了人生第一次大飞跃,后来更是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了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击败名将郭淮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九月,时任阴平太守的廖化奉命攻打守善羌侯宕蕈。雍州刺史郭淮并没有把廖化放在心上,命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分别率军从夹山东西两路进军,想夹击廖化。

结果廖化却趁着魏军兵力分散的机会,先率军击破游奕驻守的营垒,再带兵攻击王赟。王赟在混战中被流箭射中而死。魏军大败,郭淮这次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

郭淮也是魏国后期的名将,却败在廖化手里,可见廖化的能力不错。

劝谏姜维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率大军出狄道,廖化认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姜维的谋略又不比对方更强,此战必败。后来正如廖化预计的那样,姜维果然被邓艾击败。由此可见廖化的眼光也很准。

力守桥头

在魏灭蜀之战时,廖化已经年过七旬,不过还是老当益壮,率军冲杀在一线,率军去沓中接应姜维。当廖化途径阴平时,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魏军三万多人进攻桥头,想切断姜维退往汉中的退路。

廖化此时手下只有几千兵马,不过他还是将魏军挡住,坚守一个多月,保证了姜维的退路。后来他又和姜维一起守卫剑阁,挡住了钟会统帅的魏军主力。直到邓艾从阴平小道杀入益州,兵临成都,刘禅投降,廖化才不得不跟着降魏。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到,廖化的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而廖化以七旬高龄还要上阵厮杀,和他并肩作战的姜维、董厥、张翼等人也是年纪一大把。所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很明显不是在说廖化的能力有问题,而是蜀汉人才凋零,缺乏新生代。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弄清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这话的意思是说蜀汉已经没有大将了,连廖化这样的人都能拿来当先锋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廖化的能力很差,同时还感觉蜀汉已经没有人才了,但问题是,廖化很差吗?

实际上廖化并不差,虽然不能作为名将,在史书《三国志》也没有传记,但廖化的一生显然是传奇的一生,他见证了蜀汉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过程,同时廖化也是文武双全的将领,论文,他最早就是关羽的主薄,之后因为千里离吴投蜀,被刘备封为宜都太守,当刘备在夷陵大败时,廖化还神奇地率领一支军队成建制地撤回益州。

廖化

论武,廖化曾在阴平郡太守任上击败了魏国广魏郡太守游奕,杀死了南安郡太守王赟,在蜀汉灭亡的那一年,廖化已经做到了蜀汉政权的右车骑将军兼并州刺史,算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与廖化在同一时期的将领还有左车骑将军兼冀州刺史张翼、征西大将军宗预、镇西将军胡济、巴东太守罗宪、建宁太守霍弋、大将军姜维等人。

其实,蜀汉后期也是有人才的,但不如初期的人才那么多,这不是蜀汉一家的现象,在魏国与东吴,人才也是凋零得厉害,三国都是远远没有初期的人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国人才凋零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这里只分析蜀汉。一个政权想要维持人才的持续,就必须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样才能让人才源源不断补充进来。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到了魏晋时期是九品中正制,刘备和诸葛亮主政的蜀汉仍然是采用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

2、要有培养人才的大环境。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是一段乱世,乱世之中诸侯争霸,每个生在乱世之中的人都会被迫选边站队,同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助不同的诸侯,这样就会形成百家争鸣的状态,人才就会涌现得越多。

三国乱世

一般来说,越是乱世,人才越多,越是和平时期,人才越少,三国中后期,战争只在三国的边境发生,三国内部基本上没啥战争或者很少有战争,这样的环境之下,也只能涌现出一些在边境战争中大出风头的人才,比如邓艾、钟会、姜维等人。

3、人才选拔的范围。蜀汉人才选拔的范围是最窄的,因为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当政,蜀汉统治阶层只能从外地人中选择,而这个外地人基本上是指当时的荆州人。

这是因为蜀汉的政治决定的,蜀汉与东吴政权一样,都是外来政权,但是,东吴政权从孙权开始实现了江东政权的本地化,与本地人融合在一起,而蜀汉政权却一直是外地人(荆州人)打压本地人(益州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备集团最早的根基是在荆州,刘备集团早年的政权骨干就是荆州人,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这批荆州人来到了异乡的益州,就面临一个政治问题,如何管理益州?

魏蜀吴三国鼎立

蜀汉集团选择了一条与东吴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东吴是政权本地化,而蜀汉是政权外地化,因为刘备和诸葛亮担心让本地益州人融入政权,就对蜀汉统治产生威胁,本地人在益州有人、有钱、有地,如果再有政治权力,那以刘禅为首的皇帝有可能无法控制这些本地豪强集团,那样的话,政权就会被夺走,所以刘备与诸葛亮制定了由外地人主政益州的政治路线,而蜀汉的统治阶层就必须得从外地人中选择,最好是荆州人,其次是东州人,再次是中原人,反正没有或者很少益州人,即使有益州人,也大多是从寒族产生。

那么益州的荆州人或者外地人从哪里来的?

比如说东州人,是指从长安及首都三辅周边地区南下益州的人,因为长安及附近经常发生战乱,所以有大量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到益州,这批人被称为东州人,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正、孟达。

张松与法正

再比如中原人,是指从中原地区经各种原因到达益州的人,有的是到益州投靠朋友或者亲人,有的是到益州作官,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吴懿、吴班、伊籍、刘琰等人。

而益州最多的恐怕就是荆州人了,因为刘备从公元201年投靠荆州牧刘表之后,就一直待在荆州,不断的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曹操南下后,刘表去世,刘琮投降,紧接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刘备在战后得到了荆南四郡,再加上借来的南郡,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这些地盘全部在荆州的土地,初期是五个郡,湘水之盟后还了两个郡给孙权,只有三个郡了。

正因为刘备政权最早是建立在荆州,所以刚建立时,政权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荆州人,包括诸葛亮也是与荆州有重大渊源的人,诸葛亮虽然是山东人,但他的亲戚全是荆州人。

荆州人第一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刘备在公元211年受到刘璋邀请,率领万余人进入益州,这一万多人基本上全是荆州人,之后这批人成为蜀汉统治阶层的主要人物,这其中包括了魏延、黄忠、庞统、霍峻、邓方、冯习、张南、马良、蒋琬等人。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荆州人第二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公元212年底,刘备当时准备攻打成都,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率军入川协助作战,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至少也率领了2~3万人的兵力进入益州,这些人基本上也全是荆州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诸葛亮(半个荆州人)、刘封。

荆州人第三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公元219年前后,关羽北伐襄樊之际,孙权在背后偷袭了荆州三郡,蜀汉兵败关羽被杀,一部分不愿意投靠东吴政权的荆州人逃入益州,这些人中包括了廖化等人。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荆州人进入益州,之后这三批荆州人就成为蜀汉政权提拔中高级官吏的范围,虽然三次有荆州人进入益州,但总人口也不过4~5万左右,算上他们的家属和后代也不会超过10万人人,所以要让蜀汉在这十万人中选拔人才,其实范围是非常窄小的,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蜀汉人才凋零非常严重。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84)
官路权途免费全文阅读(官路权途几个女主)
上一篇 2023年12月05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3年12月05日

相关推荐

  • 颠鸾倒凤(莺什么凤什么成语)

    应该是“颠鸾倒凤”。颠鸾倒凤,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这则成语比喻颠倒次序,世事失常,也比喻男女交欢。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小生到得卧房内,和姐姐解带脱衣,颠鸾倒凤,同谐鱼水之欢,共效于飞之愿。”...

    2023年11月29日
  • 腰膝酸软乏力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腰膝酸软是怎么回事)

    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第一,由于缺钙,建议去医院进行微量元素监测。提供适当的钙补充剂。补充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和鸡蛋。其次,由于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供血不足,可以服用一些神经营养药物,如谷维素,也可以服用舒筋丸等放松肌肉、激活络脉的药物。第三,不要...

    2023年12月01日
  • 老马的幸福生活(老马家的幸福生活中马拉的扮演者叫什么名子啊)

    《媳妇的美好时代》《我是一棵小草》《笑着活下去》《结婚十年》《金婚》《喷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傻春》《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请你原谅我》...

    2023年12月03日
  • 绝情总裁的下堂妻(也经不起人性的考验)

    关于人性,古人早有争辩。“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大家都认为人来到世上,都是善良的,是白纸一张,经过环境的熏染,和一些人为的教唆等,发生了改变。宣扬的是人性本善的思想。...

    2023年12月04日
  • 不败战神杨辰秦惜免费阅读(不败神婿杨辰结局)

    结局是不败神婿杨辰在洛克社区危难之际,率领一众人马及时赶了回来,辅佐桑青和玛丽。不败神婿杨辰早期是洛克社区的成员,后期因为学习武艺,选择前往亚历山大社区与师傅摩纳学习本领,后期学武结束后离开社区在外招兵买马,准备自立山头。...

    2023年12月04日
返回顶部